刘枫,中国建研院副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空间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她长期从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科研、工程设计和咨询工作,负责或参与完成了一批重大钢结构或索结构的工程设计或咨询项目,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疆大剧院、吴忠黄河文化体育会展中心、珠海博物馆、宁夏奇台大型冷却塔、航海博物馆等。负责或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国家、行业及协会标准10余部,编著《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理解与应用》《建筑索结构节点设计技术指南》等著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全国优秀建筑结构设计奖多项。
多年来,她积极进行超长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工作,实现了多点输入分析技术在国内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的首次应用,成果纳入国家抗震设计规范。近年,她开展建筑在列车运行影响下的振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史铁花,中国建研院中建研科技工程抗震设计研究院院长、建筑鉴定与加固改造研究中心主任,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研究员。
她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全程负责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技术支撑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独著1本,合著5本。参与多项标准编制,为《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标准主要编制人,被评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
她在2020~2022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全程负责全国城镇房屋调查技术支撑,主编完成2本技术导则和1本培训教材,为我国首次全面客观摸清全国房屋底数、推动房屋防灾减灾等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负责指导完成全国城镇房屋调查数据部级审核以及抗震隐患评价工作,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实地指导和审核。
2023年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后,她作为甘肃地震住房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专家组组长,带领专家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克服高寒低温、余震不断、连续奋战等困难,指导灾区开展房屋受损情况摸排、应急评估等工作。2023年山东平原发生5.5级地震、2024年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后,她也第一时间带领专家团队赶赴灾区,指导灾区开展房屋应急评估等工作。
洪菲,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设计二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
她作为部门负责人,能够制定富有前瞻性的经营策略,为部门的发展指明方向;作为项目负责人,擅长文化博览类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及管理工作。
她的主要作品包括京东成都西南总部基地、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及二期工程、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城市大道)项目、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城、中石化海口自贸大厦、中国电建科技创新产业园等地标性建筑。负责的京东成都西南总部基地项目获2023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该奖项是亚洲地区建筑界的最高建筑设计大奖。
王双,中国建研院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设计四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正高级工程师。
她在多项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工程中,担任项目负责人。其中,牵头负责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公共建筑类)”、中国建筑业协会“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公建(一等奖)”等奖项;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项目获影响中国地标建筑。
她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深耕的精神,认为“没有随便的‘躺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这份工作精神和干劲,近年来,她分别获评“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和“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她擅长文化博览建筑、酒店办公综合体建筑、轨道交通一体化项目(TOD)等设计工作,主持完成的多个项目均获得奖项。其中,牵头负责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项目获2023年度北京市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工程设计(公共建筑)一等成果评价、女建筑师优秀设计一等成果评价。
她聚焦于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海绵城市、生物多样性设计、绿色建筑、课题研究及标准编制等度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绿色生态规划、北京未来科学城建筑绿色低碳建设实施方案研究、北京地铁16号线榆树庄停车场综合利用海绵城市专项咨询等项目。2021年度,作为第一编著者出版《既有居住建筑小区海绵化改造关键技术指南》。获202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职期间,她主持完成液压抓斗、打桩架、多功能钻机等多种设备的设计和现场调试,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复杂地层桩基础施工关键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中完成了潜孔锤双动力头的结构设计与研发,开发了基于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双点检测式钻桅自动控制系统,发明了一种钻杆六方接头自动卡接装置,可以实现动力头与六方接头钻杆的自动、快速连接与分离,消除了安全隐患,施工效率高,成本低。该项目于2019年参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定,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魏兴,天津分院研发中心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节能、低碳领域科学研究与政策咨询工作。
她主持或参与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1部,授权专利10项;完成《天津市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绿色建筑管理规定立法后评估》等政策咨询和技术咨询项目40余项,作为政策智囊长期服务天津、广州、厦门等10余个省市建筑节能与低碳发展工作推广。
她主导《天津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针对天津各区开展详实调研,对天津市建筑存量及节能建筑分布情况进行排查摸底,系统梳理了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低碳发展、集中供热低碳发展等10个重点领域在节能降碳方面的发展基础、问题瓶颈、民众诉求及发展潜力;立足当前发展实际,开展天津市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多情景预测与论证,谋划天津市碳达峰目标及城建低碳发展新亮点,确定各项工作发展任务及措施抓手;获“2022年度天津市节能降碳先进个人”称号,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
牛雅静,北京建机院工程师,自2005年起在北京建机院凯博科技任职,先后从事升降机机械设计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在职期间,她积极参与多功能施工升降机、快速架设塔式起重机、起重升降及作业平台综合装备等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配合负责的“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起重升降及作业平台综合装备与安全监控管理平台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2017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有效提高工程建设领域起重升降作业效率和安全性,并通过对装备运行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提高设备安全监管效能,实现装备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1.妇女节 三月春风绽芳华2.“走心”的妇女节 镜头记录美丽的“她”瞬间3.中国建研院“传承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倡议书如果需要改进,请联系我们。可通过新浪微博@中国建研院,或发送邮件至
上一篇:深市上市公司公告(7月19日) 下一篇:2022款别克昂科旗售价提前曝光售价不变配置增加2